2023年社会工作者(初级)每日一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6月29日专为备考2023年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婴幼儿阶段研究发现,4~7个月的婴儿就能识别大人的高兴、悲伤、生气和恐惧等面部表情。7个月以后,他们开始知道,像高兴、惊讶这些是“好”情绪,而悲伤、害怕是“坏”情绪。即便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轻微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也能识别。1周岁时,他们能出现骄傲、害羞和负罪感等情绪,( )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 A:能看懂成人的表情和情绪
- B:自我意识的发展
- C:母婴依恋的形成
- D:深度知觉的形成
答 案:C
解 析:1周岁左右时孩子可能出现害羞、骄傲和负罪感等情绪,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情绪社会化的标志。要理解婴幼儿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2、在新建社区中,社会工作者组织多种社区活动,建立社区互助平台,梳理并链接社区内外资源,上述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主要体现的社会工作功能是()。
- A:建构社会资本
- B:解决社会问题
- C:推动社会进步
- D:维持社会秩序
答 案:A
解 析: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1)维持社会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关系协调、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们极力追求的。社会工作则通过服务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2)建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的关系。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举办关爱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链接社会资源,可以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促使社会资本的增加,或使社区的社会资本更加丰厚,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根据题干中“建立平台、链接资源”,可知选A项。(3)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4)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标准是困难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社会工作对困难群体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力地促进社会进步。
3、某社会工作者主持召开居民会议,讨论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社区安保工作。下列该社会工作者主持会议的做法中,适宜的是()
- A:无论居民是否到齐,都要严格执行会议既定议程
- B:严格控制每项议程的时间,对与会者意见做出迅速反应
- C:会议讨论中一旦出现分歧,就采取投票表决作出决定
- D:会议结束之前做简短总结,让居民看到会议的成效
答 案:D
解 析:本题考查社会工作者主持会议的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每次会议结束之际,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摘要,以强化成果意识,让居民感受到社工工作的有效。知识点: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4、某地区民政部门对社会工作者站的社会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下列问题中,符合问卷设计原则的是()
- A:社会工作站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可多选) (1)老年人(2)困境家庭服务(3)残疾人服务(4)社区社会组织培育(5)青少年服务
- B:您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满意吗?(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 C:社会工作站把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米”您认为有必要推广社会工作站吗?(1)有(2)没有(3)说不清
- D:您的工作岗位类型是:(1)管理岗位(2)专业技术岗位(3)工勤技术岗位(4)纪检监察岗位
答 案:B
解 析:A项,设计不符合穷尽性;C项,题目带有倾向性;D项,工作岗位类型不具有穷尽性,且不符合社工岗位设置。本题只能使用排除法作答。
5、初中三年级男生小亮手部皮疹严重,医生诊断为重度神经性皮炎,可能由心理紧张引起。医生在完成医疗处置后,将小亮转介给医务社会工作者小黄。小黄评估后,决定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提供服务。他先与小亮妈妈进行交流,分享了自己帮助女儿缓解压力的心得。此时,小黄采用的治疗技巧是()
- A:直接治疗技巧之非反思性技巧
- B:直接治疗技巧之反思性技巧
- C:间接治疗技巧之直接影响技巧
- D:间接治疗技巧之维持性技巧
答 案:D
解 析:考查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间接辅导技巧的服务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根据题干,社工小黄与服务对象妈妈交流,是间接服务,排除AB;直接影响是直接指出服务对象行为的不足,不符合题意,排除C;故答案选D。
多选题
1、行为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 )。
- A:行为学理论
-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 C:社会学理论
- D: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E:社会学习理论
答 案:BDE
解 析:行为治疗模式以三种学习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三种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2、居民是社区工作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与居民初次接触时,社会工作者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和机构的任务、听取居民的意见等。在结束谈话时,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有( )。
- A:总结彼此的谈话.给予积极反馈
- B:通过对质.帮助居民明确社区问题
- C:感谢居民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 D:主动发放活动资料让居民知晓,以增进信任
- E:留下自己和机构的联系方式.鼓励居民主动联系自己
答 案:ACE
解 析: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初次与居民接触宜短不宜长,结束谈话时,一要感谢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感谢居民能够付出时间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资料;二要总结刚才彼此的谈话,并给予一些积极的反馈;三要留下尾巴,即离开前要告诉居民会进一步联络他,社会工作者也留下自己和机构的联络方式,鼓励居民主动联系自己。
知识点:与社区居民开展工作的技巧
3、辛女士:“我年轻时学习成绩可好了,尤其是喜欢音乐。结婚后,为了照顾孩子,我就什么都放下了,成了全职妈妈。现在孩子上学了,每天我一个人在家,觉得空落落的,孩子他爸一直不理解我一个人照顾家庭的辛苦,我有时候真怀念小时候学音乐的日子,那时候真有意思啊!”
社会工作者:“听了您刚才说的话,我的理解是您既想照顾好家庭,又想继续学习音乐,是这样吗?”
辛女士:“是的。”
社会工作者:“我听出来您有很多想谈的话,但咱们这次时间有限,您说说看,这次最想谈的是什么?”
上述对话内容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有()
- A:建议
- B:对质
- C:对焦
- D:摘要
- E:忠告
答 案:CD
解 析:根据题意,社会工作者使用了对焦和摘要的引导性技巧。
4、王先生向社会工作者表示因生意失败,导致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应包括( )。
- A: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 B: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
- C: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 D:收集资料
- E: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
答 案:ABC
解 析:题中表述的是个案工作接案阶段的情形,在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常面临三项基本的任务:①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②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③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5、某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大明在巡视老人房间时,发现服务对象孙奶奶正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头,经询问后得知,孙奶奶昨天在房间摔了一跤,头上碰了一个包。孙奶奶担心被人笑话,嘱咐大明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根据社会工作者专业伦理难题处理原则,大明恰当的做法有()
- A:积极做好防跌倒服务
- B:嘱咐孙奶奶在房间走动要小心
- C:劝孙奶奶去医院检查
- D:提醒其他老人吸取孙奶奶的教训
- E:建议机构检查设施情况
答 案:ABCE
解 析: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差别平等、自由自主、最小伤害、生命质量、隐私保密、真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