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 2022年05月25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2年05月25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2022/05/25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2年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5月25日专为备考2022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内在素质: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学识修美,性格特征等内在素养。

答 案:对

2、从传播媒介上,可分为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 )

答 案:对

3、屏幕形象:播音员主持人通节目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气质?( )

答 案:错

单选题

1、深度报道是()

  • A:一种新闻体裁
  • B:一种报道方式
  • C:一种评论形式
  • D:一种报道理念

答 案:B

2、()是新闻产生的根源,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 A:信息
  • B:交换
  • C:事实
  • D:信号

答 案:C

3、新中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是()。

  • A:张颂
  • B:夏青
  • C:丁一岚
  • D:齐越

答 案:D

多选题

1、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 A:把关
  • B:核实新闻线索
  • C:发言(评价新闻事实)
  • D:统合新闻信息

答 案:ACD

2、()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

  • A:以正面宣传为主
  • B:以事实为主
  • C:以我为主
  • D: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
  • E:以引导对象国受众为主

答 案:ABC

3、主持人运用话题技巧,包括下面一些方面()。

  • A:要考虑到栏目和自己今后的发展,尽情发挥
  • B:要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和欣赏品味
  • C:要考虑到自己的专业特长、个性特点
  • D:对话题所涉及领域的熟悉和了解程度
  • E: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素材内容和栏目的要求

答 案:BCDE

主观题

1、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 案: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2、简述《向导》的创办情况。

答 案:(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是一本16开的政治时事评论周刊。(2)《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长期担任主编,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继任主编。(3)《向导》集中全力宣传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它用大量典型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揭露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以“武力统一”或“联省自治”为旗号,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黑暗统治。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 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论述题

1、如何理解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 案:(1)正面宣传和新闻评判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正面宣传,指的使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评判,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评判。(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评判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评判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评判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副作用。

2、简要分析失实报道产生的原因?

答 案:①现代通讯手段的推波助澜。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更加公开、透明、现实。但随着信息井喷式的发展,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也接鍾而至。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论断,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平台的兴起,人们的言论也更加宽泛,传播范围也随之扩大。虽然思想上的交流是有益的,但个别人为博取眼球、集聚人气、拉拢粉丝,常会随意散播一些不负责任、不符事实的言论。交流的多元化导致以讹传i化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某些媒体网站不经验证、移花接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虚假新闻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传播,甚至推衍出更多本不应该发生的虚假新闻。②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虽然有些记者无意报道虚假新闻,但是在不经意间,他们违反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而并不知觉。例如,有些记者为了省事省时,直接向新闻源索要文字材料,却不会过多地考虑到新闻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造成报道内容老套、甚至失实。再者,有些记者虽然为了获取新闻而付出了努力,但是由于自身素质水平有限,对新闻理论的学习不足,对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十分了解,直接导致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对新闻事实的扭曲。或者,有的记者得到的信息并不客观真实,得到的结论并不算科学有效,而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不能及时发现,也会间接导致新闻失实的发生。甚至有些记者或许出于个人情感的善意,故意制造噱头,给客观新闻加入个人的想象和渲染,如汶川地震的母爱短信、玉树地震的搜救犬牺牲等,在一定程度上虽并不具有损害公信力或造成严重失实的影响,但也属于新闻失实。③利益面前职业道德的沦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一些新闻媒体由于长期获得某些企业团体的资金支持,会集中刊发甚至特意制造一些符合这些团体利益的事实,在舆论引导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还有一些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博得一时的关注和知名度,有意捏造、夸大事实,人为地制造一些负面新闻,给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更有一些记者,在采访时,为了获得新闻源相关人员提供的好处或感情倾向,完全出于个人目的,采取不报或虚报新闻的做法,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3、试结合我国播送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视的社会功能

答 案:〔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开展。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立,否认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监视功能的意义所在。社会监视功能表现为三方面:①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开展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②对社会开展过程的监视;③对社会开展的效果评价〔2〕社会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众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平安值上;〔3〕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监视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舆论监视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视围广、反响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展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时具有巨大威力;〔5〕舆论监视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视。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视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开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视的质量和活力。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