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0月6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0℃以下是食品保藏的最佳温度。()
答 案:错
解 析:0~4℃是食品保藏的最佳温度,大多数细菌不能在此温度繁殖和生长。
2、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的作用,可以使某些化学污染物在食物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
答 案:对
解 析:暂无
3、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
答 案:错
解 析: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
4、2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人群n-6和n-3比例为(4~6):1,其他年龄组为4:1。()
答 案:错
解 析:2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n-6和n-3比例为4:1,其他年龄组为(4~6):1。
单选题
1、下列不是WHO推荐选用皮褶厚度的测量点为()。
- A:肩峰
- B:肩胛下角
- C:肱三头肌
- D:脐旁
答 案:A
解 析: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
2、一个20岁的中体力活动男子的标准人系数是()。
- A:1.33
- B:1.0
- C:1.21
- D:1.13
答 案:D
解 析:中国居民能量参考摄入量及标准人系数如表1-1所示。表1-1中国居民能量参考摄入量及标准人系数
3、以下哪条不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B: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C:吃清淡少盐的饮食
- D:戒烟限酒
答 案:D
4、关于脊髓的功能,正确的选项是( )。
- A:反射功能与反馈功能
- B:反应功能与传导功能
- C:反射功能与传导功能
- D:反馈功能与反应功能
答 案:C
多选题
1、营养教育的目的在于( )。
- A:提高各类人群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
- B:促进食物消费
- C: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膳食因素
- D:改善营养状况
答 案:ACD
2、以下为人体条件必需氨基酸的是( )。
- A:半胱氨酸
- B:苏氨酸
- C:酪氨酸
- D:甘氨酸
- E:谷氨酸
答 案:AC
解 析: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来,故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3、维生素B2主要存在()食物中
- A:奶类
- B:肉类
- C:肝脏
- D:蛋类
- E:蔬菜
答 案:ABCD
解 析: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主要是奶类、蛋类、肝脏,谷类、蔬菜水果含量较少
4、维生素B1主要存在()食物中。
- A:动物的肝脏
- B:肉类
- C:豆类
- D:挂面
- E:全麦面包
答 案:ABC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请简述行为调查表的设计原则。
答 案:行为调查表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1)调查表中所列项目的含义、定义、标准必须明确,不致使人误解,以保证结果的统一。如调查吸烟、饮酒时,应首先定义清楚,如什么情况算吸烟,什么情况算饮酒。如果仅偶尔吸过一支烟,或偶尔饮一杯啤酒算不算吸烟、饮酒?如果每天仅吸烟叶(丝)或仅饮果酒或啤酒时,怎样计算吸烟与饮酒的量?这些都应预先规定标准,以便于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对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2)调查表中所列项目内容在资料统计分析时要求既能定性,又能定量。如调查吸烟和饮酒时,不仅要调查“是”与“否”(吸烟或饮酒),而且还应调查每天吸烟、饮酒量及持续时间。
(3)调查表中所列项目的用词应简明扼要,令被调查者易于理解,易于回答。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应适合于不同文化层次的被调查对象,一般可用否定式,选择式调查表,通常设计成可编码形式,以便于将调查信息录入和储存于计算机,也为数据的处理分析提供便利。必要时还应附填表说明。
(4)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应尽可能确切、针对性要强,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以免令被调查者产生误解或多解,或分析时出现困难。
(5)调查表中列出的项目应避免带有诱导性的提问,或强制性的提问,以免使所获的资料、信息出现偏倚。或令被调查者反感,使所获得的资料、信息失真。
3、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 案:(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