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公共营养师 → 2024年10月11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10月11日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10/11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0月11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24h回顾法只需要进行1天就可以了。()

答 案:错

解 析: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每天入户回顾24h进餐情况,连续进行3天)。

2、烹饪中最好选用发烟温度高、煎炸过程中烟点变化缓慢的油脂。 ( )

答 案:对

3、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污染指标常用菌落总数和葡萄球菌群表示。( )

答 案:错

解 析:暂无

4、《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编码有6位,代表食物类别编码的是前3位。()

答 案:错

解 析:《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编码有6位,代表食物类别编码的是前2位。

单选题

1、缺乏可影响性成熟的营养素为()。

  • A:维生素C
  • B:锌
  • C:维生素D
  • D:铁

答 案:B

解 析:人体缺锌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食、免疫力低下、生长发育不良、性成熟推迟等。

2、下列关于氨基酸模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食品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人体的利用程度就越高。
  • B:由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即可全面判断其营养价值的高低
  • C:氨基酸模式是食物中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 D:一般来说,动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比较接近

答 案:C

3、上臂肌肉的前群部不包括()。

  • A:喙肱肌
  • B:肱二头肌
  • C:肱肌
  • D:肱三头肌

答 案:D

解 析:上臂肌肉分前群和后群,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等,后群为肱三头肌。

4、健康档案的内容中问题描述是将每一个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其中字母A代表()。

  • A:主观资料
  • B:评估
  • C:客观资料
  • D:计划

答 案:B

解 析: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O代表客观资料;A代表评估;P代表计划。

多选题

1、谷类食物主要提供(  )。

  • A:蛋白质
  • B:矿物质
  • C:维生素D
  • D:B族维生素
  • E:维生素C

答 案:AD

2、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包括的有()。

  • A:花生四烯酸
  • B:亚油酸
  • C:二十碳三烯酸
  • D:γ亚麻酸
  • E:二十二碳五烯酸

答 案:ABCDE

3、下列膳食调查中常用的公式描述正确的是()。

  • A: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 B: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
  • C: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数
  • D: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 E: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答 案:BDE

解 析:A选项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结余食物总量;C选项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

4、关于当今世界膳食结构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国家模型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
  • B:东方型膳食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的膳食类型
  • C:经济发达国家模型属于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过剩类型
  • D:日本模式膳食结构比较合理
  • E:我国膳食模式本质上属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低蛋白质的类型

答 案:BCD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计算人日数、标准人系数的方法及其实际意义是什么?

答 案:(1)人日数①公式: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②人日数是代表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一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总人日数是指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用。个人人日数计算在家庭和集体就餐单位调查中很重要,24h回顾法在外就餐也要询问,并计算在餐次总数内。
(2)标准人系数
①由于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无法用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因此,一般将各个人群都折合成标准人进行比较。折合的方法是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10.03MJ(2400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推荐量与10.03MJ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然后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标准人日计算公式为: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总标准人日数为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
②人均食物或营养摄入量除以混合系数即可得出该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出人群标准人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后,就能够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的人群之间进行比较。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3、撰写科普文章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有哪些?

答 案:医学科普文章,传播的是思想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故科普作品应该具有五项基本要求,即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因艺术性可以涵盖通俗性与实用性,故科普作品的五性又可简化为三项基本要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在任何一篇健康科普文章中,科学性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它是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也是医学科普文章的生命和灵魂。医学科普作品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当面对受众时要讲的内容达到真实、准确、成熟、全面和先进,就可以说是具有科学性了。①真实。作品中的每一个材料都应当是真实的,不能掺假,也不能半真半假,更不能是假的。不能凭空捏造,要尊重事实。不要把道听途说的事,不加分析地作为医学科普作品的题材。
②成熟。成熟是指理论上要成熟、站得住脚,技术上要过关,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专家和社会的公认。还在探索、研究阶段,没有结论的题材,可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但绝不能拿来作为科普题材。
③准确。a.概念要准。实验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抽样方法等也要如此,得出来的结果要实事求是,不能滥用率的概念。b.数据要准。这方面不准确产生的后果将更严重。例如,乘晕宁是用来防治晕车、晕船的药物,常用量是每次50mg,每4h服1次。如果数据不准确,把50写成5,那么就达不到预期防治效果;如果把50写成500,则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呕吐、眩晕,甚至昏迷。c.事实要准。有些作者在创作时不注意弄清准确的事实,凭想象估计个大概,往往会产生误导。d.语言要准。使用准确的语言,除应有文学语言修养外,还应注意专业术语。特别是在把较难懂的医学术语改写为通俗的词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滥造词语,更不能想当然地信手捡一词来替代。不能简化的词语不要硬性简化。
④全面。指科普作品内容应完整、系统,不能片面。⑤先进。题材一定要新,不能是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淘汰的东西。
(2)思想性。医学科普作品必须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任何作品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医学科普作品更是这样。医学科普作品是作用于人的,是作者与读者思想交流的信息,对读者的生活、经验、思维等起着影响、引导、干预等作用,具有十分明确的思想性。
①看作品反映的是迷信还是科学。
②看作品能否体现为读者健康需要服务。
③看作品是否体现为社会发展服务。
④要有积极向上的形式。
⑤要适合读者对象阅读。
(3)艺术性。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语言宝库,医学科普工作者要善于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民间艺术学习借鉴,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并为科学普及工作服务,使医学普及工作真正做到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①通俗性。是指作品让群众看后不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就能弄懂,这就是医学科普作品通俗性的含义,也就是说能使一般群众很容易接受。a.选择通俗易懂的内容。b.注意写作方法。c.尽量避免使用术语。d.化抽象为具体。
②实用性。a.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讲清讲透。b.多样性。医学科普作品选题还应具有多样性,才能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c.细节入手。
③趣味性。所谓趣味性,是指作品能够吸引读者阅读,读者读得有兴趣。医学科普作品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的内容、形式符合读者的需要、兴趣等审美情趣,作品有较好的文采,体现出较好的创作技巧。作品的构思、结构、语言以及材料的选取、剪裁等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