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理论知识》11月24日专为备考2024年理论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4个月以下的婴儿消化淀粉的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在其食品中不应含有较多的淀粉,否则会引起腹泻甚至营养不良。()
答 案:对
解 析:如果婴儿食品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则碳水化合物在肠内经细菌发酵,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可引起腹泻。
2、学龄前儿童每天最基本的食物是奶类及其制品。()
答 案:错
解 析:学龄前儿童已完成主要食物从奶类到谷类的过渡,因此其基本食物应该是谷类。
3、幼儿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大于成人。()
答 案:对
解 析:由于幼儿仍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各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人。
单选题
1、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
- A:佝偻病
- B:骨质软化症
- C:骨质疏松
- D:夜盲症
答 案:A
解 析:维生素D缺乏在婴幼儿可引起佝偻病,以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为特征;在成人使成熟骨矿化不全,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2、骨痛病是由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人体慢性中毒。
- A:铅
- B:镉
- C:汞
- D:砷
答 案:B
解 析:长期摄入镉后可引起镉中毒,主要损害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日本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痛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造成的一种典型的公害病。
3、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依法治国比以德治国重要
- B:以德治国比依法治国重要
- C:德治是目的,法治是手段
- D: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答 案:D
解 析: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治国的手段。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多选题
1、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称为益生元,主要有()。
- A:低聚果糖
- B:非淀粉多糖
- C:抗性淀粉
- D:菊粉
- E:果糖
答 案:ABCD
2、菌藻类食物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含量约是其他食物的数倍甚至10倍的矿物质有()。
- A:铬
- B:硒
- C:锌
- D:铁
- E:碘
答 案:BCD
3、下列属于糖尿病的预防原则的是()。
- A:防止肥胖,保持理想体重,合理进食,不吸烟,少饮酒
- B:不吃甜食和水果
- C:减慢生活节奏,减少精神紧张
- D:多运动、常体检,以及时发现IGT糖耐量低减
- E: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盐食品,适当多吃粗杂粮和蔬菜等
答 案:ACDE
主观题
1、必需氨基酸:
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2、组织
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糖尿病
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
简答题
1、根据营养调查结果,西部某县铁缺乏的发生率很高,铁的摄人量仅为RNI的1/2左右,现决定做长期的食物强化铁的干预项目,请简要写出设计程序。
答 案:1.工作准备(1)查找资料和标准,列出用于铁单一强化的可能载体。(2)了解当地常见食物和人们的生活习惯。2.工作程序(1)分析当地食物消费情况:通过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膳食消费水平调查,找出2~3种居民普遍消费的食物,找出铁的主要食物来源,比较个人或地区消费水平,分析该地区居民缺乏铁的可能原因。(2)确定干预目标:通过对基线资料的分析,确定干预目标,包括干预后铁摄入水平应达到多少,干预期限等。(3)选择适宜的食物载体:根据食物消费水平,找出2~3种居民消费面广、能轻易获取且被居民认可的食物作为候选载体,分析该地区候选载体的平均消费水平、与强化剂是否容易混合、食品强化后感官变化、载体稳定性等。(4)分析拟选择的食物载体性状,选择适宜强化剂。(5)选择铁制剂种类和计算强化水平:强化剂量可依据强化剂使用范围确定,也可依据DRI、强化载体摄入量、目标人群实际铁摄人量等进行推算。(6)计算加工中营养素的损失。
2、脂肪
答 案:中性脂肪—甘油三脂
3、酶工程
答 案:酶工程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并在生物反应器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相应的原料转化为有用物质的技术。具体应用有:(1)酶在淀粉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包括:①葡萄糖的生产;②果葡糖浆的生产。(2)酶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①凝乳酶生产干酪;②低乳糖奶。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