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2月1日专为备考2024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行为人虽然非法种植了不够追究刑事责任数量的罂粟或者其他少量的毒品原植物,只要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一律不予处罚。
答 案:对
2、甲17周岁,将派出所民警乙的儿子打致轻伤,乙侦办此案。甲及其父母有权要求乙回避。()
答 案:对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3、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答 案:对
4、李某系某看守所民警,因对在押人员刘某怀有成见,令与刘某同监室的王某将刘某打伤。因此对民警李某可以采取禁闭措施。()
答 案:错
解 析:《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第6条规定:“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并不听制止,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一)违抗命令,不服从指挥,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二)涉嫌泄露公安工作秘密或者为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三)威胁、恐吓、蓄意报复他人的;(四)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的;(五)酗酒滋事,扰乱工作秩序和公共秩序的;(六)其他有必要采取禁闭措施的。”题干中李某系某看守所民警,因对在押人员刘某怀有成见,令与刘某同监室的王将刘某打伤。但缺乏“并不听制止,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等情况,因此不能对民警李某采取禁闭措施,本题错误。本题考点属于《人民警察法》的范畴,在辅警考试中,人民警察法的考查不仅指《人民警察法》,还包括相关的法规、规章。这类题型虽然在考试中所占权重不大,但是题目却非常简单,考生只要复习过,依靠法律常识基本能准确作答。
5、对于通过网络和手机等载体发送信息、图片的形式,实施拉客招嫖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行为。
答 案:错
6、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光荣称号。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1条规定:“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题干“授予光荣称号”表述不当,应为“荣誉称号”,故本题说法错误。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破坏选举的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答 案:错
8、林某(女)到服装市场买衣服,经过一店铺时看中一条裤子,但嫌价格太高,便欲高开,老板不允,称林巳试过衣服不买不行,并叫来两个大汉将林堵在店门口,后林很不情愿的买下裤了后,老板才让林离开。店主的行为属于强迫交易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 案:对
单选题
1、2013年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 A: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 B: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 C: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 D: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答 案:C
解 析:道德调节是非强制性的,主要借助于传统习惯、教育宣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调节人们的行为规范。法律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规范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虽然道德和法律调节作用的方式是有所不同,但二者是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需要法律的支撑;而法律作用更好地实现,又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要靠道德调节,也要靠法律调节。
2、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的,处()罚款。
- A:二百元以下
- B: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 C:五百元以下
- D: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
答 案:B
3、在侦査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
- A: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 B:向证人收取证据
- C: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 D:向侦查人员了解侦查情况
答 案:C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故C项正确。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才享有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故A项与B项错误。辩护律师只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而不能向侦查人员了解侦查情况,侦查人员掌握案件重要线索,应当对侦查情况保密,否则有碍于侦查工作的进行,故D项错误。
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乙杀死。此案中,甲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答 案:D
解 析:甲的行为属于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具有可责性,不负刑事责任。
5、对于犯罪嫌疑人不明和被害人不明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人数众多不便概括以及需要保密等情形,可采取的命名方式为( )。
- A:人名+涉嫌罪名
- B:被害人+被害情况
- C:以案发时间命名或立案时间或地名命名
- D:以上均错
答 案:C
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是()。
- A: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 B: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 C: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
- D: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答 案:C
7、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 B:—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 案:A
解 析:法律如果没有公布,不为社会所知晓,就不具有效力。法律公布后,还要明确法律的实施时间;有的法律是颁布之日起实施,有的则规定实施的具体时间。
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国务院的法规制定权不包括以下哪项权利()。
- A:规定行政措施
- B:制定行政法法规
- C: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 D:制定法律
答 案:D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89条第1项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故国务院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权制定法律。
多选题
1、不动产物权的(),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 A:设立
- B:变更
- C:转让
- D:消灭
答 案:ABCD
2、讯问犯罪嫌疑人由()进行.讯问的时候,不得少于2人.
- A:人民检察院的侦査人员
- B:人民法院的审判员
- C:治安巡防队员
- D:公安机关的侦査人员
答 案:AD
3、收缴的范围: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査获的下列物品应依法予以收缴。
- A:毒品、淫秽物品等述禁品
- B:赌具和赌资
- C:吸食、注射毒品的工具
- D:与案件无关的财物
答 案:ABC
4、公安民警要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做到()。
-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 B:过罚相当
-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 D:保证权力能够自由地行使
答 案:ABC
解 析:A项、B项容易判断;C项同样情形同样处理,以避免执法不公正;D项行使权力要慎重,权力不可滥用。
5、 下列不能成立正当防卫的是( )。
- A:甲乙两人因为琐事发生争吵而大打出手,在互殴过程中,甲突然加大力度将乙打死
- B:甲乙两人因为琐事发生争吵而大打出手,恰巧丙路过,丙于是上前劝阻,而甲以为丙是乙的同伙,遂抽身朝丙的头部打了一拳
- C:电工赵某下班途中遭遇李某抢劫,情急之下赵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刀进行自卫,结果将李某刺死
- D:刘某见一小偷正在自己晾晒的衣服里行窃,顺手捡起一块小石头朝小偷砸过去,正好砸中小偷的太阳穴,将小偷砸死
答 案:ABD
解 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系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A项互相斗殴缺乏防卫的意识,不属于正当防卫;B项不存在现实不法侵害,属于假想防卫;D项属于防卫过当DC项成立正当防卫。
6、下列情形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有()。
- A:公共场所私设电网致多人死亡
- B:在人群密集处故意驾车撞人致多人死亡
- C:制造输入坏血、病毒血致多名患者感染上悪性传染病
- D:在公共场所向人群开枪
答 案:ABCD
7、民警必须同步启动执法记录仪进行录音录像,并保证连续录制,不得间断的情况下()
- A:武装公开巡逻工作期间
- B:到达现场进行控制和 处置期间
- C:当事人不配合民警的执法行为
- D:其他特殊情况需用执 法记录仪取证录音录像的
答 案:ABCD
8、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政法工作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 B:坚持邓小平理论
-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D:坚持科学发展观
答 案:ABCD
主观题
1、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答 案:24小时
2、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简要回答宪法是根本大法。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4、什么是商业贿赂?。
答 案: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
5、如果你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就,但是领导只表扬了你一人并只给你一人发了奖励,你怎么办?
答 案:(1)首先,我会服从并尊重领导的决定。
(2)其次,寻找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向领导如实地汇报事情的真实情况,并主动检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听取领导的批评和指导。
(3)再次,寻找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与同事们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解释事情的本来面目,并真诚地向同事们道歉,以取得同事们的谅解。
(4)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为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做借鉴。
6、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答 案:依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