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26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问卷太长会影响填答,最好在30min以上。()
答 案:错
解 析:问题的数量和调查表的长度要适中,通常以20min内完成为宜,最多不超过30min。
2、在一定时间内,动物消耗食物少而体重却增加时,说明这个食物利用率低,反之则高。()
答 案:错
解 析:在一定时间内,动物消耗食物少而体重却增加时,说明这个食物利用率高。
3、产品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是产品宣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答 案:对
4、人体各个年龄段维生素D缺乏均可导致佝偻病。()
答 案:错
解 析:不同年龄的维生素D缺乏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婴幼儿时期出现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成人阶段则会形成骨软化症。
单选题
1、关于食品取样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时按照件数取样。
- B:异常非均质性食品,但包装件数大于100件时,抽样量等于件数的平方根。
- C:对于大量不均匀样品可采用几何法
- D:粉末状样品可采用四分法
答 案:B
2、怀孕妇女血浆中,浓度升高的有( )。
- A:葡萄糖
- B:氨基酸
- C:胡萝卜素
- D:叶酸
答 案:C
解 析:孕期血浆中葡萄糖、氨基酸、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含量均降低。但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上升,如维生素E血浆浓度上升约50%,而维生素A变化不大。
3、反应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是蛋白质( )。
- A:消化率
- B:生物价
- C:氨基酸评分
- D:真消化率
答 案:B
4、为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10~13岁儿童( )。
- A:铜的摄入量应高于成年人
- B:碘的摄入量应高于成年人
- C:铁的摄入量应高于成年人
- D:钙的摄入量应高于成年人
答 案:D
多选题
1、宣传资料按载体的形式可分为()。
- A:印刷品(纸制)
- B:活体广告
- C:录像带
- D:光盘
- E:幻灯片
答 案:ACDE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共同预防措施包括()。
- A:控制细菌繁殖
- B:防止细菌污染
- C:高温杀灭细菌
- D:少量接触细菌进行免疫
- E:免疫接种
答 案:ABC
3、下列关于氨基酸评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用于混合食物的蛋白质的评价
- B:明确哪种氨基酸是限制氨基酸
- C: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的评价
- D:可以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 E:只能找出限制氨基酸,不能找出其他氨基酸的不足
答 案:ABCD
4、下列项目属于饼干感官检验的内容的是()。
- A:色泽
- B:气味
- C:滋味
- D:是否有霉变
- E:是否生虫或有其他外来污染物
答 案:ABCD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案例描述:在进行体格测量时,调查员用钢卷尺测量了一位20岁学生的身高,所测数据为175cm,用体重计测得其体重90kg,腰围98cm,臀围101cm。体检发现在60mm范围内出血点达10个,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在测量腰围时,调查员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被测者自然站立,低头含胸,测量者选择被测量者腰部最粗部位作为测量点,将钢卷尺绕腰一周,在吸气末呼气初开始读数,并记录读数。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在进行所有体格测量时,有无不正确之处,请加以说明。
答 案:(1)腰围1)应有2人配合进行测量。2)站姿不对,应平视前方,不含胸。3)部位不对,应为肋下缘最底部与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中点处。4)测量时间不对,应在呼气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5)不应选用钢卷尺,而是无伸缩性的卷尺。(2)身高。身高不应用钢卷尺测量,而应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测量。(3)臀围。不应用钢卷尺,而应用无伸缩性卷尺。
3、家庭中可使用哪些方法来预防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答 案:预防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而采取各种合理的加工处理和食品保藏措施。家庭常用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方法有冷藏、加热、盐腌和干燥、酸渍和酸发酵等。(1)冷藏。即使用冰箱保藏食品,对食品质量影响不大且相对安全。低温可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食品冷藏方法可分为冷却和冷冻两类。冷却是指使食品温度适当降低(一般降至0℃~4℃)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藏室),而冷冻则是指在0℃以下使食品冻结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冻室)。
(2)加热。食品加热至60℃以上即属于热处理。如63℃30min的传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同时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和营养素,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和某些饮料的杀菌。食品热处理最常用的温度100℃(即煮沸,以常压下水沸为标志),可消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是习惯上认为食物生熟的界限温度。100~121℃属于高温杀菌,必须借助高压方可达到,多用于家庭制作罐头等需长期无菌保藏的食品。家庭食品加热处理除传统烹调外,还可使用微波加热和电磁炉等。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渡,其加热的特点是使食品内水分子产热,故升温快且受热均匀,杀菌效果好(如大肠杆菌15s可全部杀灭),营养素损失少,且节省能源,通用予水分分布均匀食品的加热和再加热。但应注意加热温度太高和时间太长可产生一些有毒性的化学物,反复加热的煎炸油中禽大量的过氧化物、低分子分解产物、脂肪酸的二聚体和多聚体等有害物质。
(3)盐腌和干燥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并应注意在盐渍初期要严防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盐腌后加以干燥处理可加强其防腐作用,如香肠、腊肉等。干燥后的食品也应注意密闭包装或低温保存,防止吸水。
(4)酸渍或酸发酵酸渍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其醋酸浓度达到1.7%以上(pH值2.5以下)。醋发酵主要指利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的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如酸泡菜、酸奶等),可抑制大多敷庸败菌的生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