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公务员类辅警协警 → 2025年01月29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5年01月29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2025/01/2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月29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如需检查公民住所,可当场检查后补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査证明文件。

答 案:错

2、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反对以德治国,以法治代替德治。()

答 案:错

解 析: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3、怀孕的妇女、儿童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对其使用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故对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怀孕妇女、儿童可以使用武器,本题说法错误。

4、对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答 案:错

解 析: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5、行政拘留作为一。种最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治安管理处罚,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拘留的治安管理处 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答 案:错

6、写恐吓信威胁他人人为安全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千元以下罚款。

答 案:错

7、着装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可以不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答 案:错

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故应使用约束性警械而非制服性警械,本题说法错误。人民警察执行看押任务,既要保证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又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可以通过约束性手段来实现看押的目的,致其行动不便无法实施危害看押安全的行为。

单选题

1、不属于保证人应当承担的保证义务是()。

  • A: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相关规定
  • B: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 C:发现被保证人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 D:教育被保证人改邪归正

答 案:D

2、 下列关于委托辩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日起才有权委托辩护人
  • B: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 C: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律师、监护人或亲友作为辩护人
  • D:被告人只能在规定时间内委托辩护人

答 案:B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3、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

  • A: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
  • B:告知当事人可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C: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 D: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答 案:B

4、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该()

  • A:予以辞退
  • B:降级使用
  • C:降两级工资
  • D:撤职

答 案:A

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 A: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 B:从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 C:减轻处罚
  • D:从轻处罚

答 案:A

6、张某为满足个人私欲,多次扰乱国家机关秩序被派出所裁决治安拘留15日,张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

  • A:判决维持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 B:判决变更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 C:判决撤销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 D: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答 案:D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69条规定:“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题中,派出所对张某的处罚符合规定,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7、在收视率颇高的某卫视相亲节目上,女青年甲某因言辞辛辣而广受关注。网民乙某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帖捏造甲某与某男歌星有染的情节,该帖被猎奇的网友们广泛转载。甲某受到侵害的权利是()

  • A:姓名权
  • B:肖像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答 案:D

解 析:《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题目中,乙某发帖捏造事实,影响了甲某的社会评价,侵害了甲某的名誉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人民警察遇到下列情形中,不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是( )。

  • A:拘留时犯罪嫌疑人辱骂警察
  • B:审讯时犯罪嫌疑人欲自伤
  • C:押解时犯罪分子欲脱逃
  • D:执行逮捕任务时犯罪嫌疑人欲自杀

答 案:A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8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因此,只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才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犯罪嫌疑人辱骂警察不属于上述情形,不能使用约束性警械,本题选A项。

多选题

1、下列关于传唤的说法的有()。

  • A:不是对所有的诺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都必须使用传唤,需要使用的使用
  • B:传唤的地点可以是公安机关指定的地点
  • C:口头传唤后不必补办传唤证
  • D: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答 案:ABCD

2、人民警察遇有()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 A:怀孕妇女使用匕首进行抢劫
  • B:抢夺财物后逃人商场
  • C:犯罪分子带着抢来的枪支夺路逃走
  • D: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

答 案:AB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根据第1项,对使用匕首实施暴力犯罪的怀孕妇女不得使用武器,A项当选。根据第2项,商场为群众聚集的场所,不得使用武器,B项当选。C项犯罪分子带着枪支夺路逃走,属于第9条第14项的“携带枪支逃跑”;D项6名犯罪分子对金店进行了抢劫,属于第9条第8项的“结伙抢劫”;这两种情形都具有现实危险性,属于可以使用武器的紧急情形,因而可以使用武器。

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调取证据的情形有()。

  • A:原告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
  • B: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原物的
  • C:被告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
  • D:被告在行政程序中应当收集而未收集的
  • E: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的

答 案:AB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据此,A项和B项正确。第34条第2款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第40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因此,只要被告没有提供证据,就是没有相应证据,人民法院不可以去调取,故C项和D项错误。第38条第2款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原告负有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不可以主动调取,E项错误。本题正确为A项和B项。

4、《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特点有()

  • A: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始终
  •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 C:增加了被处罚人的权利救济渠道
  • D: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执法规范的要求

答 案:ABCD

5、述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涉嫌非法经营罪。

  • A:专营物品
  • B:专卖物品
  • C:国家出口物品
  • D:国家限制买卖的物品

答 案:ABD

6、社区治安情报捜集的途径包括()。

  • A:走街串巷
  • B:案件査处
  • C:群众工作
  • D:阵地调控

答 案:BCD

7、下列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有()。

  • A: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处罚的
  •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对500元罚款的处罚无异议的
  • C:述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100元罚款的
  • D: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400元罚款的

答 案:AC

8、 关于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 B:执行协议必须一次性履行
  • C:执行协议应当履行
  • D: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强制执行
  • E: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

答 案:ACDE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42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执行协议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强制执行。”据此,A项、C项、D项和E项正确。B项的表述显然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常理,即使对法条不熟悉,也不难排除。

主观题

1、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情形有哪些?

答 案: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二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2、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3、领导调动你,你觉得知识背景和能力不胜任,另一职位比较适合,你怎么办?

答 案:(1)如果领导调我到这个职位是因为不熟悉我,那么我会在恰当的时间向领导说明,我的特长和知识背景。请求调到另一职位。如果领导把我调到这个职位是想锻炼我的能力,我会坚决执行领导的安排。并对领导表示感谢。
(2)从新审视自己,给自己定位,摆正心态,把这次调整当作一次机会,努力锻炼自己,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3)我会尽快熟悉工作内容与流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

4、“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是()原则的具体内容。

答 案:及时高效

5、你去机场接一位很重要的专家,在车上聊得很开心,这时候领导打电话来要你汇报一件很机密的工作,你怎么办?

答 案:首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坚持两个原则,第一,维护好单位的纪律性,不能将机密工作泄密,损害单位的利益;第二,对专家要充分尊重,不能因为汇报工作,影响了接待工作,让专家对我们单位有不好的印象。 其次,我先跟专家说明情况,不让他有被冷落的感觉。然后,我应该侧面询问一下领导机密工作是否紧急,并视情况解决。如果机密工作没有预想的紧急,我向领导反馈,目前在进行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完成后,立刻当面或电话进行汇报,不会耽误汇报工作。如果汇报工作较为紧急,而车辆即将到单位,我会跟领导说明目前的位置,当面对领导进行汇报工作。此外,如果是必须及时汇报,我会告知领导,所处的环境,并采用微信的形式汇报,将领导所关心的问题,及时一一作出反馈。 最后,再次向专家道歉表示礼貌,在接待专家工作完成之后,我还要再次确认所汇报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有偏差及时更正,圆满完成任务。

6、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

答 案:48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