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4月20日专为备考2025年艺术概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下列园林中,属于私家园林的是()
- A:圆明园、寄畅园
- B:承德避署山庄、拙政园
- C:豫园、颐和园
- D:留园、网师园
答 案:D
解 析: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型。前者如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署山庄等;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西园、留园,扬州的何园,上海的豫园等。
2、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诗作()。
- A:《将进酒》
- B:《石壕吏》
- C:《琵琶行》
- D:《从军行》
答 案:A
3、《林家铺子》从小说到电影均产生较大艺术影响,其小说作者是()
- A:郭沫若
- B:茅盾
- C:曹禺
- D:丁玲
答 案:B
解 析:《林家铺子》由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是水华。影片描写的是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一家商店倒闭、老板破产逃走的故事。
主观题
1、绘画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答 案:《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达·芬奇在此画中一反文艺复兴早期对这口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取消了犹大独处的位置,把他置身于众门徒之中,而且所有的人物头上都未画光环。达·芬奇根据十二个门徒不同的表情、姿态、手势等,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基督则异常沉静、安详.在构图上,十二门徒被明确地分为四组,对称地分列基督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画面所有人物的姿态、表情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建筑物的透视线也最终以基督为焦点,由此,基督成为统领全局的中心人物达·芬奇将犹大列于众人之中,又利用实际光源将其分开,充分体现了画家用光的技巧与能力。
2、电影艺术:《罗生门》
答 案:《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品,1950年摄制。影片围绕一宗杀人案展开,三个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说谎,一位旁观的樵夫也为私利而不愿说出真相。简单的情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性中存有深暗、丑陋的一面,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丑陋,不惜扭曲事实、嫁祸于人。影片剖开了人性的阴暗面,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影片以不同的拍摄机位、运动节奏展开对不同人物的描述,有效地表现出各自的心理活动。影片表现三个当事人与樵夫时使用了明显不同的手法:表现当事人时选择主观的视点,呈现了貌似真实的情境;表现椎夫时则有意拉开摄影机与人物的距离,形成似乎客观的情境。演员表演充满了力与情的冲突。整部影片显现出黑泽明浓郁粗犷的独特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明上河图》
答 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 整个画卷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清明时节的繁荣市井生活风貌。全画内容大体可分三段;卷首部分是郊区的农村风光;中间部分展示了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景象;最后则是城门内外的繁华街景,街道纵横交错,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各式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热闹景象。《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横卷,长五米多,墨笔淡着色。全卷以全景式构图,笔法严谨精细。整幅长卷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论述题
1、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能动性
答 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2、结合作品论述艺术典型的含义及其特点。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 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和深刻把握是塑造艺术典型的重要条件;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懦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典型环境与阿Q这一典型形象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的国民性,对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有极大的帮助。
简答题
1、电影作品:《黄土地》
答 案:(1)《黄土地》是中国彩色故事片,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 (2)影片以翠巧和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之间的爱情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影片中情节被淡化了,人物也显得不是十分重要。作品运用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意念、抒发感情,故事情节的发展被一个个画面所揭示出来的情绪的联结所代替,戏剧高潮也变成了色彩鲜明、场面浩大、动作强烈、力度刚劲的造型画面。黄土高原和黄河也已经成为影片的重要角色,安塞腰鼓和农民祈雨两个段落更是表达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黄土地”的复杂感情。(3)《黄土地》既包含沉积在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又是关于中国精神的现代电影表达。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