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 2025年05月1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5年05月13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

2025/05/13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语文》5月13日专为备考2025年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而且由于林 内、林外的气温差,林外的热空气上升而由林内的冷空气补充,______,______,从而使人们感到舒适。而在冬季,由于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大,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受热面积小,____,所以在树木较多的小环境中,___。 ①能够降低皮肤的温度②气温要比没有栽植树木的地区高一些 ③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 ④可以形成对流的微风 ⑤空气流动大、散热快

  • A:①③④②⑤
  • B:④②⑤①③
  • C:③④①⑤②
  • D:②③⑤④①

答 案:C

解 析:“不仅”和“而且”搭配,所以“③”填在第一个空。首句提到树木可减少辐射热,故最后一句应为总结句,选②,运用排除法,故答案选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③互联网并非()、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 A:曼延;告竣;自上而下
  • B:蔓延;告罄;一呼百应
  • C:曼延;告竣;一呼百应
  • D:蔓延;告罄;自上而下

答 案:A

解 析:“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①句对象为“山路”,应用“曼延”。“告馨”,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②句对象为工程,应用“告竣”。“一呼百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自上而下〞,从上到下,从上级到下级,,从中央到地方。③句根据语意,应用“自上而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虽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这是石棉的______。(2)没有______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3)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______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______,它也就失去效力。  

  • A:特色、冲破、体味、体味
  • B:特性、冲破、体验、体验
  • C:特性、突破、体验、体验
  • D:特色、突破、体味、体味

答 案:B

主观题

1、从第四段看,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答 案:呼唤当代文艺家追求文艺深度。

2、把课文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 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肯向老师请教,那些存在的疑难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呵。生在我前边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他学并拜他为老师;生在我后头的人,他懂得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应当向他学习并拜他为老师。我跟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案: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写作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 案:作文略

2、 如今,人造“美女”在韩国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发等整容活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给自己化妆,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违背本色、以“假我”来欺骗别人的做法。根据所给材料。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 案:请自行作答

3、(作文)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 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 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答 案:请自行作答  

简答题

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